歐巴馬的母親,安(Ann)出生在美國白人小康之家,父親以家具貿易為業,卻常想新點子、找新機會,她隨著父母到處遷徙,養成了自由開通的思想。在西雅圖念完高中後,全家搬到當時剛成為美國一州的夏威夷,進入當地大學就讀。

安在夏威夷大學結識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留學生巴拉克(Barack),也就是歐巴馬的生父,兩人很快墜入情網,並結婚休學生下歐巴馬。以當時社會的角度來看,這是項十分大膽的決定,因為當時美國仍有22州法律明訂禁止黑白通婚。

歐巴馬兩歲時,他父親隻身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,不久這段婚姻就無法維持,最後以離婚收場。安並沒有因此灰心喪志,不但獨立養育歐巴馬,更積極回到學校唸書,當時他們的經濟十分拮据,還得依靠政府的貧戶補助過日子。歐巴馬在回憶錄提到,以當時黑白小孩單親媽媽的艱難情況,很容易受到欺負而充滿怨氣與憎恨,但他母親從沒讓他有此感覺,她從不抱怨,總是開朗樂觀,充滿積極正面的思考。

歐巴馬六歲時,安與一位來自印尼的留學生索托洛(Soetoro)結婚,不久全家遠渡重洋搬往印尼鄉間居住。歐巴馬回憶當時難以置信的印象:「一走出機門,迎面而來的是像火爐般令人窒息的熱空氣及大太陽。」那時當地還沒有供電,也沒有柏油路,與夏威夷是天壤之別。

在人生地不熟且物質匱乏的惡劣環境裏,安不但入境隨俗,帶著歐巴馬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,而且對印尼文化產生興趣,也開始幫助婦女及窮人。她學騎機車,深入鄉間工作,也很重視小孩教育,固定每天清晨4點起床,親自教歐巴馬唸書,收聽無線電台播放的美國函授課程。對於印尼的回教文化及種族偏見,她總是以開放的心胸接納。對她來說,種族和宗教的和諧是很單純自然的一件事,這也是她帶給歐巴馬不變的信念。

為了歐巴馬的教育,她決定在他十歲時送他回夏威夷唸書,和外公外婆同住。幾年後安的婚姻再度失敗,她重返夏威夷大學攻讀人類學,隨後並決定再回到印尼進行鄉間調查研究,也開始協助推動婦女就業及窮人微型信貸(micro financ-ing),後來相當成功。

歐巴馬記得他母親生來就充滿愛心,做善事卻從不宣揚,只認為是在盡自己本分。安在工作之餘,也從未放棄她的論文研究,終於在她49歲時完成博士學位,並繼續幫助弱勢族群,她的足跡遍及南亞及非洲等地。幾年後因癌症病逝,享年52歲。

回顧安的一生,是個有思想又具包容力的母親,在許多艱困的逆境中,從不憎怨,樂觀以對;她帶著兒子浪跡天涯,接納包容不同種族文化,總能異中求同;她追求理想、勇於改變,卻平實低調;她關懷社會、充滿愛心而���居功。這些正是歐巴馬樂觀積極、心胸開闊的人格特質,及他以「Hope、Change、Empathy」為政見的源頭。

歐巴馬後來在大學及從政期間的養成,對他在逆境中力爭上游也有重要幫助,但他的人生哲學、個人氣質及政治理念,卻多是在他童年時建立的基礎,歐巴馬因而認為他母親是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人。

參考資料 【2008-05-13/經濟日報/A4版/金融新聞】
本文來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09012804366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政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